同事們都很認真經營粉絲團傳遞正確的醫療資訊,不過對我來說每週一篇有時實在很困難。
(其實我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把握檢查時一對一時光,我會盡量專心聆聽,希望能給予孕婦跟家人能接受的正確資訊)。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家兩位公主年齡差了五年,在對功課的同時,可能還要瞄一下剛剛教過妹妹進行的項目(如畫畫,拼圖或積木),兩個孩子面臨到的問題常常是雙軌並行,非常耗費心力(尤其是同時開講機哩瓜拉)。回家的時刻我在努力戒掉玩手機的壞習慣。
過去的這一年以來,其實一直斷斷續續在處理著大女孩的人際問題。
孩子間的相處,家長介入的程度其實非常微妙,我選擇的是充分聆聽表達支持,但把介入處理的權力交給老師跟當事者(孩子自己),不想隨便貼標籤(被貼或是貼別人)。
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方式,但我寧可當個“空拍機”拍攝(默默了解狀況)也不要做“直升機媽媽”(跳入現場代替處理),因為我希望不管是自己的孩子或是對方,都能在處理的過程中學習到自己的行為可能讓他人受到好或是不好的影響。
其實,要放手,比握緊緊更困難,更需要勇氣。
#我應該是少數不怕大寶二寶或多寶一起來做高層次的醫師了(只限小孩,大人同時發問我會崩潰)!
#媽媽有練過對於哭聲有一定過濾作用。
#其實懷孕只是最開始生育教養的歷程我也還在路途上闖蕩著呢!